會來診所治療的腎友,其實剛開始都是不願意面對「洗腎」發生的。當然,沒有人願意洗腎,而醫生們能努力就是避免更多腎友進入尿毒症期。如果不幸患者的情況真的演變成尿毒症,那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療尿毒症最重要的方法。不過,在執行血液透析前,其實有幾件事情是腎友們必須先了解與準備的,以下為各位詳細說明:
第1步:認識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常簡稱為「洗腎」。當人的腎臟不能工作以後,血液中的毒素就排不出去,因此,血液透析的原理在於將人體內積累的「髒的」血液,轉運到血透機器上,通過機器「洗乾淨了」後,再重新回輸到人體內。
由於幾乎全身的血液都需要清洗一遍,因此,連結人體與機器的「通道」十分重要,它扮演著讓血液可以流暢地進入機器裡,並同時能流暢地運輸回來的角色,這個角色也許聽來陌生,其實它就是我們人體的「血管通路」。
第2步:透析前必備 健康的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其實也很多種選擇,而目前醫界的作法是「自體血管動靜脈瘻管」,它可以透過一個小手術,把人體的一根動脈和靜脈縫合在一起,做成一個瘻管當連接通道,成為透析時的主要橋樑,滿足治療的需求。相比於其他血管通道,動靜脈瘻管好用、方便、併發症少、使用時間長,衣服遮蓋後也不影響美觀。
不過,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夠建立動靜脈瘻管,可建立的基本前提為腎友必須具備良好的動脈與靜脈血管,尤其是雙上肢的血管條件要好,因為絕大多數內瘻管都建立在上肢。而血管資源是有限的,除了天生因素以外,後天的保護也尤為重要。
現今醫學越來越進步,透析的技術也越來越好,血透10年、20年的患者不在少數,而每次血液透析都會用到血管通路,因此,保護好要造瘻管的血管,是透析前必備功課。
第3步:如何保護好瘻管呢?
既然瘻管如此重要,腎友們該如何在血透前保護好自己的血管健康呢?
主要的原則是「防止血管損傷」,因為血管損傷可能導致血管狹窄和血栓形成,增加未來建立動靜脈內瘻管失敗的可能性。以下4種方法,腎友們可以做為第一線的防護:
(1)儘量避免雙上肢血管穿刺,如抽血、輸液、留置套管針;尤其是腕關節以上的血管。
不過,腎友們幾乎幾個月就要做一次檢查,檢查一次就要抽一次血,該怎麼做?
如必須抽血或輸液的情況,可以選用手背靜脈或下肢靜脈,儘可能選用這些肢體遠端的血管,避免在同一血管部位反覆穿刺,尤其是重要的血管(如頭靜脈、肘正中靜脈)。
(2)使用靜脈套管針時,儘可能縮短留置時間。
(3)儘可能避免輸注對靜脈刺激較大的藥物,比如左氧氟沙星等。
(4)儘量避免長期使用中心靜脈導管(PICC),以免中心靜脈狹窄影響或喪失建立上肢動靜脈內瘻管的機會。嚴格掌握PICC管適應證,儘量避開造瘻管端肢體。
此外,必須注意的是,建立好動靜脈內廔管後往往需要一段「成熟期」,大多費時1~4個月,才能使用。因此,建議在預期需要血透的6個月前,提前建立內廔管(以防首次建立廔管管失敗,預留二次的手術時間)。
如果真的病情緊急,必須使用中心靜脈導管這種緊急通道作為動靜脈內廔管成熟期過渡時,選擇在擬建廔管肢體對側置管或股靜脈置管,儘量避免鎖骨下靜脈置管。
第4步:掌握保護血管的最佳黃金期
那麼,患者也許會問,既然要提前準備良好的血管,該如何知道自己何時要開始準備呢?其實,一般會建議腎友們當進入慢性腎臟病4期(CKD 4期,即腎小球濾過率低於30ml/min/1.73m2)時,就必須要開始血管保護。不過,如為腎功能急遽惡化的情況,或有較大可能最終會進入尿毒症狀態的腎臟病類型,應更早開始保護。
當發現自己罹患腎臟病時,也許不容易,但盡量強化自己的內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如果真的必須進行血透,腎友們也應正視、並提前做好準備。保護好血管資源、對抗腎臟病,是需要醫師、護理人員與腎友們三方共同齊心努力!
參考資料:https://kknews.cc/zh-tw/health/lkxgqne.html
台北專業血液透析‧天母凱硯診所
腎臟專家王峯銘醫師:「透析(洗腎)是為了減輕身體的不舒服、延長生命、許多腎友已接受透析(洗腎)十多年,仍能貢獻自己的才能於社會,所以要有信心和耐心,一樣能過正常和健康的生活。」
歡迎加入凱硯FB一同交流
線上諮詢:http://www.kai-yan.com.tw/contact.htm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110號3樓
電話:(02)2876-2828
留言列表